文/福州市市長楊益民
隨著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興起,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升綜合競爭力的必然選擇。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省委九屆十四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全省進一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全省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主要舉措,對于全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將產生積極而又深刻的影響。
當前,福州市既面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也面臨著自貿試驗區建設、福州新區開放開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等千載難逢的機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九屆十四次全體會議作出的戰略部署,加快福州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既是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當務之急,更是抓住機遇、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舉措。
◆福州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福州市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產業結構明顯優化。2014年,福州地區生產總值5169.16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
8∶45.5∶46.5。
一產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30.77億元,其中,漁業產值412.44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6.4%,超過傳統農業產值所占的比重。
二產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7500.22億元,其中,紡織服裝產業實現產值1855億元,占24.7%;輕工食品產業實現產值1445.7億元,占19.3%;機械制造產業(含汽車產業)實現產值1214.9億元,占16.2%;冶金建材產業實現產值1185.9億元,占15.8%;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850.8億元,占11.3%;新材料及能源產業實現產值575.9億元,占7.7%;石油化工產業實現產值267.7億元,占3.6%。從二產結構看,高新產業比重偏低。
三產中,營利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51.51億元,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498.66億元,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98.10億元,非營利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83.74億元,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239.34億元,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23.27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87.34億元。從三產結構看,現代服務業比重偏低。
◆福州市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近年來福州在產業轉型發展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產業發展差距仍然較大,存在著一些發展的“短板”,主要體現在:
一是傳統產業多數還比較低端。傳統制造業多以原材料初加工為主,處于產業分工的較低層次,如紡織企業多集中在紡紗環節,鋼鐵企業多集中在冶煉和粗加工環節,產品附加值不高,利潤、效益都比較低。
二是高新技術企業比重偏低。福州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走在了全國乃至世界前列,但沒有形成規模產業。
三是產業鏈不夠完整。雖然福州一些產業規模較大,但大多沒有形成真正意義的產業集群,比如紡織產業上下游缺失、汽車產業沒有發動機、電子信息產業缺乏核心技術,產業鏈不完善。
四是服務業比重較低。雖然目前福州市三產比重已由2013年底的45.8%,提高到2014年底的46.5%,但比重仍較低,與省會中心城市的地位還不相稱。
五是新興產業發展速度偏慢。特別是缺乏龍頭項目,能有效帶動經濟快速增長的項目仍然比較缺乏。
六是整體技術研發投入較少。目前發達國家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一般占到銷售收入的5%以上,福州市在這方面投入的差距還比較大。
◆加快福州產業轉型升級的舉措
經濟發展比較艱難的時期,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產業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要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運用市場“倒逼”機制,著力推動發展動力向創新驅動轉變,發展模式向內涵集約、質量效益型轉變,產業結構向更加協調與優化轉變,制造模式向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轉變,資源利用方式向高效、清潔安全轉變,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主導產業跨越發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規模發展,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全力打造產業升級版。
舍得放棄,堅決關閉一批企業。從某種意義上講,產業轉型升級就是經濟發展的自我革命,這就意味著必須舍棄現有的一些高能耗、粗放型、低附加值產業,放棄一部分現有經濟發展的存量,這需要勇氣與決心。對此,必須像李克強總理所說的“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下決心關閉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
舍得投入,引導企業加大技改和研發力度。推動企業發展,抓技改速度最快,見效也最明顯。長樂市這幾年紡織業能夠保持較快發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企業家舍得投資,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設備。為此,必須認真總結推廣長樂紡織技改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全面加快全市企業的技術創新步伐。同時,要大力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企業在技術、產品、品牌等方面進行創新,支持企業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以整合產業資源、提升技術創新為目標抱團發展,產生聚集效應。
龍頭帶動,著力做大做強產業集群。龍頭企業是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在資源整合、技術創新、品牌塑造、帶動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要以龍頭骨干企業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圍繞核心產品的開發生產,帶動一大批配套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海洋產業方面,重點發展遠洋捕撈、境外養殖和海產品加工。電子信息產業方面,以京東方落戶福州為突破口,促使京東方與冠捷互相配套,吸引產業集聚,促進電子信息產業做大做強。紡織產業方面,以金綸高纖、力恒錦綸、申遠新材料等為龍頭,推進紡織業加快向上、下游拓展,努力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支持收購國內外著名服裝品牌,積極發展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終端產品。鋼鐵產業方面,在目前實施寶鋼與德盛鎳業兼并重組、三鋼集團并購三金鋼鐵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國有企業兼并民營企業,推進鋼鐵產業升級改造。汽車產業方面,依托既有東南、奔馳汽車積極尋找戰略合作方,重點解決生產規模偏小問題,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互聯網產業方面,重點培育中海創、瑞芯微、國脈、新大陸、百度91、網龍等龍頭企業,帶動互聯網產業加速發展。
構筑平臺,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園區是實現產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要進一步發揮園區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載體作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出一條定位特色化、產業集群化、項目高端化、服務優質化的園區發展路子。一方面,加快完善產業園區配套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推進一批重點新興產業園區全面提升。福州高新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環保和生物技術等產業。藍色經濟產業園突出榕臺合作和海洋特色,重點引進海洋科技、海洋文化創意產業、海洋金融保險等新興產業。臨空經濟區重點發展臨空制造業、臨空保稅物流和航空配套服務業等臨空主導產業。江陰化工新材料專區重點發展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等產業,爭取在3至5年內形成千億元產業集群,成為福州重要的新經濟增長點。數字福建(長樂)產業園重點發展云計算、物聯網、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地理信息、大數據等產業。另一方面,積極創造條件,推動“互聯網+”產業發展。近年來互聯網快速發展,正帶來一場經濟革命,“互聯網+”也必定帶動一次經濟大騰飛。為此,要認真落實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全面貫徹省里關于加快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已設立的規模為1億元的互聯網專項引導資金作用,重點支持互聯網基礎設施提升、物聯網產業發展、公共平臺建設、重點孵化項目實施、人才引進培養、龍頭企業引進培育、初創企業補助和市場開拓,力爭到2020年全市互聯網經濟總規模突破千億元,以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福州下一輪經濟大發展。
發揮優勢,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步伐。福州作為省會中心城市,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較為密集,有著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堅實基礎與良好條件。要認真實施服務業倍增計劃,大力發展金融、旅游、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會展、總部經濟、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把現代服務業打造成為主要支柱產業。特別是利用好自貿試驗區這一平臺,力爭在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江陰整車進口等一些重點領域取得突破。依托海峽電子商務產業(國家示范)基地,積極創建海峽兩岸電子商務經濟合作實驗區。推進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等總部經濟集聚區建設。加快海西現代金融中心區建設,大力引進一批有影響力的金融機構,積極構建功能齊全、檔次較高的現代金融集聚區。鼓勵發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鏈物流、城市配送物流,構建現代物流集聚中心。同時,結合戰略轉型目標,做好“生態美”的文章,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切實打響閩都文化、溫泉養生、休閑度假、生態旅游等旅游品牌,把福州打造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養生休閑度假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