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
2014年中國對外投資首次超過了吸引外資。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明確了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目標。經濟新常態下,中國企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基建、裝備唱主角
2014年,中國“超級推銷員”李克強總理將中國的高鐵等裝備制造業推銷到了國際市場。今年,“走出去”的行業仍是以基礎建設和裝備制造業為主。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促進冶金、建材等產業對外投資。
全國人大代表、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表示,對于中國鐵路“走出去”,必須有一個統一的主體。在國外建了鐵路之后,還有鐵路裝備出口和周邊資源開采、土地開發、后期運營、維修服務等業務,這些將帶來巨大收益。因此,基建企業最希望能夠將基建項目本身和后期的一些高附加值業務捆綁起來。
不少企業看中“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投資機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會長鄭躍文表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大大改善民營企業在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營環境,降低跨國經營風險,有助于民企通過“走出去”開拓境內外兩個市場,獲取更大的成長空間。而這些投資機會包括了通路通航、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產業等。
“中國創造”應抱團出海
全國政協委員、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元慶表示,中國企業未來的創新不能僅限于本國市場,要將長遠的目標放在全球,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具備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而核心競爭力則來自于知識產權工作的積累。
“我們不僅要把高鐵技術輸出出去,還要輸出包括聯想集團的電腦和服務器在內的自主創新產品,以及很多互聯網企業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服務和產品。我們不僅要向國外輸出物理的高速公路,還要向國外輸出信息的高速公路,用我們的技術和產品來帶動中國自主創新的發展?!睏钤獞c表示,從聯想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國企業“走出去”,可以帶動中國經濟的發展,用“中國創造”、“中國制造”來賺外國人的錢。
“市場競爭的制高點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作為企業,要想參與國際化競爭,就必須加大自主創新,成功占領技術的制高點。”全國政協委員、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王晶表示,目前,企業在創新的同時也面臨一些發展上的困惑。比如,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會面臨國外競爭對手布下的專利陷阱,而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由于企業應對知識產權危機的能力有限,因此,中國企業僅憑一己之力很難同競爭對手對抗,在交鋒中也處于被動。
針對這種情形,全國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建議,企業應該聯合起來一起“走出去”。借鑒先行者的經驗可以避免一些損失,而一起“走出去”規模更大,更容易引起當地的重視與支持,效果更好。劉永好指出,“抱團出?!笔且粋€可行的選項,可以讓中國的企業在海外創造更大的價值。
需要國家頂層設計
3月6日,國資委批復同意南北車合并,釋放出了防止惡性競爭、統一布局出海的信號。而如何在對外競爭中保持優勢,還需要國家的頂層設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建集團原董事長范集湘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總體處于中低端,呈現出無序、分散、各自為政的狀態。政府對企業“走出去”的戰略是明確的,但是支持“走出去”的措施是分散的,碎片化的,沒有形成國家合力。
王夢恕告訴記者,中鐵建、中鐵目前已經在海外一些地區從事礦產開采等業務,但有些后期業務非其所長。希望以后國家層面有一個統籌考慮,能夠將基建企業和國內其他企業進行捆綁,形成一個團體來競標,以實現利益補償。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認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企業“走出去”的發展戰略相結合,要有通盤考慮的合理布局,不要一哄而上。
核電被視為繼高鐵之后的又一張出海王牌。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表示,春節前夕,中國和阿根廷簽署了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中國自主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ACP1000)成功出口拉丁美洲,邁出了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關鍵一步。
“作為我國唯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品牌,華龍一號安全上有優勢,經濟上有競爭力,可以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睂O勤表示,一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投資約250億元,可以帶動相關機電產品和材料出口150億元。核電“走出去”具有很強的牽引、帶動作用,這在經濟新常態下意義更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