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林侃
“要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盡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制度,加快在促進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等方面先試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談到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時這樣強調。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兩次出現“福建”字眼,均與“自由貿易試驗區”相關。尤其是在部署2015年工作時,提出“積極推動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在全國推廣成熟經驗,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開放高地”,這讓我省代表委員既深受鼓舞,更覺重任在肩。
就福建自貿試驗區“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我省代表委員紛紛暢談感觸、建言獻策。
最核心價值是制度創新
在籌建福建自貿試驗區的過程中,就有我省代表委員參與其中。去年11月,郭振家等12名駐閩全國政協委員赴上海考察學習,近距離感受上海自貿試驗區。“一走進試驗區綜合服務大廳,就看見墻上掛著‘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禁止皆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標語,這讓大家印象深刻。”郭振家說,“通過考察,我們意識到自貿試驗區不是過去那種‘跑馬圈地’的工業園區,不是中央給錢、給政策的地方,它最核心的價值是制度創新。”
一年來,我省積極推進投資管理體制改革,促進通關貿易便利化,拓展金融領域開放,一份精心謀劃的“改革清單”日漸清晰。
“在投資管理改革領域,我省已先行試點了一系列簡化審批流程、放寬投資限制的創新舉措,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楊益民代表說。
除通過復制上海自貿試驗區創新制度、實施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推行“先照后證”等寬進政策外,去年9月起,我省還在福州、平潭、廈門三個片區啟動“一口受理、一表申報、并聯審批”模式,將原本企業注冊“串聯”的商務、工商、稅務、質監等各部門流程變為“并聯”。廈門片區還先行試點“三證合一、一照三號”核發,將企業注冊所需的企業注冊號、組織機構代碼證號和稅務登記證號集于一證,企業設立辦照再提速……
“這些機制創新給企業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讓企業注冊流程更加簡化、投資領域更加拓展。”王晶委員說,“無論是簡化審批手續,還是未來的負面清單,無不在發出一個聲音——法無禁止即可為,這也是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最核心的理念。”
王晶認為,自貿試驗區的改革試點將倒逼政府轉變職能,由重事前審批變為重事中事后監管。“由企業自己決定做什么,遠比由政府規定企業可以做什么來得高效。就像政府工作報告所說的,要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要凸顯福建的比較優勢
關于福建自貿試驗區的發展之路,我省的代表委員積極思考。
郭振家提出,福建自貿試驗區要突出試驗功能,立足與上海自貿試驗區形成互補試驗、對比試驗,堅持區內率先突破、區外積極跟進,力爭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通過進一步簡政放權,在試驗區內建立起一整套符合我國法律規制要求、適應國內外貿易發展的投資機制、管理體制、貿易規則和營商環境。
只有這樣,才能凸顯福建的地域、人文、開放等比較優勢,發揮好對臺前沿平臺特色和競爭優勢。”鄭建閩委員說。
他建議,可在試驗區率先落實允許福建先行對臺開放和合作的相關政策,并爭取成為ECFA后續談判內容簽署前的先行先試區域。另外,在區域內,還應探索閩臺在金融、航運、旅游、社會服務等領域以及人員往來方面最大限度便利化。
駱沙鳴委員建議,福建自貿試驗區應在石化、汽車、航運、物流以及先進制造業等項目上,最大程度放寬或減少對臺灣投資者的準入限制。同時,他也期待福建自貿試驗區能積極尋求與臺灣自由經濟示范區間進行產業融合的機會,實現政策紅利的疊加。
戴仲川代表關注自貿試驗區人才建設。他建議,應在區內實施特殊的人才戰略和政策,放寬引進海內外人才的限制,“特別是要形成一套針對臺灣人才的招聘和使用機制”。
高建平委員認為,福建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可從兩方面進行探索。一是直接引進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金融試驗產品,如將本、外幣融資納入統一的政策框架內,中外資企業或金融機構可自主選擇從境外借用人民幣資金或外幣資金等;二是在對臺金融業務上,力爭有所創新和突破。
“要盡快出臺金融創新支持政策,包括自由貿易賬戶創新、跨境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深化外匯管理改革等五大方面,根據自貿試驗區特色實施差別化管理,讓金融機構開展自貿試驗區金融業務有法可依。”高建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