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網—鳳凰商道 發布時間:2014-1-27
“習近平總書記2001年任福建省省長時,曾親自作序《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新探》,對嚴復在那樣一個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清王朝時代背景中的改革創新思想給予了高度評價:“宛如巨石投入深潭死水,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至今仍不過時。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個重要命題為所有中國人所深切關注,和大家一樣,我也對此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新年伊始的今天,我參加“北大2014新年經濟論壇”,論壇的主題是:“改革再出發”。
我來自北大第一任校長嚴復的故鄉,福建省福州市。大家都知道,嚴復一生追求民族“富強之道”。作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他翻譯了“中國西學第一”的《天演論》,將西方近代文明和科學思想引入中國,成為近代中國開啟民智和改革創新時代精神的源起。習近平總書記2001年任福建省省長時,曾親自作序《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新探》,對嚴復在那樣一個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清王朝時代背景中的改革創新思想給予了高度評價:“宛如巨石投入深潭死水,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至今仍不過時。”
中國夢與改革創新
每一個生活在今天的中國人來說,都是非常幸運的。近代以來,在經過上百年漫長、艱苦和巨大付出的摸索后,我們的國家以巨大勇氣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一條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過去的35年,無論是中國還是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在改革創新時代精神照耀下,都前所未有地改變了自身的命運。2012年11月29日,習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時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百年磨難、涅磐重生后的中國,在崛起中重新把握自身命運的同時,也再次以東方大國的智 慧,重新開始影響和改變世界運行與人類文明傳承發展的軌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
每一個中國人對明天都有不同的期許、規劃與夢想,但是今天所有中國人的夢想在有一點上是相同的:那就是我們的“中國夢”都是在過去的35年間,伴隨著國家、社會、產業的改革創新歷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生長,并正在“夢想照進現實”的實現過程當中。
近代史清晰地告訴我們,500年來的大國興衰更替,是“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與文明旗幟在大國間傳承與發展的歷史。任何一個世界上的大國、強國,都是依靠“改革創新”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引領人類文明火炬傳承與發展;也都是因為背離了“改革創新”,淡出歷史的舞臺。作為人類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中國在近代經歷過閉關鎖國、腐朽沒落帶來的“苦心志、勞筋骨、餓體膚、亂所為”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