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馬欣 發布時間:
中國經濟網北京
從左至右:主持人易鵬,全國政協委員、陜西政協副主席李冬玉,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赤峰市市長包滿達,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西主委錢學明,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慶達投資集團董事長孫太利,全國政協委員、星牌集團董事長甘連舫,全國政協委員、新大陸集團總裁王晶/王澤彪攝
城鎮化要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有序推進
李冬玉指出城鎮化應關注的重點人群是生活在城市,但是住房、保障等不在城市的人群;應把經濟社會發展條件比較好的縣城作為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她強調,目前城鎮化進程中有一些政策性障礙,主要表現為土地、戶籍以及資金問題上。
李冬玉解釋稱,目前對土地征收的約束條件遠遠小于農業人口,即對戶籍的約束條件,導致土地的城鎮化遠遠高于人口的城鎮化,這也是目前城鎮化中的問題。在戶籍問題上,由于現在統計的城鎮化主要是常住人口,但其中有2億多農民工不能夠享受到所在城鎮戶籍的人口應該享用的基本公共服務,所以下一步要使這些人真正成為市民。她表示,在資金問題上,一部分資金的問題可以通過改革解決,如農民可自愿放棄承包地,將其在農村的資源變成自身立足城市的資源等,可以利用這些資源解決資金問題。
新型城鎮化要解決好"人物地"三者關系
孫太利指出,新型城鎮化首先是人的城鎮化的建設,再有物的城鎮化建設,再有土地的城鎮化建設,要把這三者關系協調好、發展好,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孫太利認為,實現農民的安居上樓夢,不能有速度無質量,科學的規劃和頂層的設計是分不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要遵循新型城鎮化要走集約、節約、智能、低碳、綠色、生態這五個原則。
人的城鎮化不單單是戶口進城
錢學明指出,新型城鎮化有三個問題亟待解決。一是人的城鎮化。他表示,人口城鎮化不單單是將戶口轉到城里,還要在很大程度上為其解決住房問題。
二是土地的城鎮化。目前,土地城鎮化快于人的城鎮化,不能單純征收土地,而應該破解整體拆遷難題,這是新型城鎮化應解決的問題。
三是新農村的問題。錢學明表示,過去農民蓋了不少房子,但是沒有規劃,反而占據了糧田,造成有新房沒新村的現象。一旦到城里打工,農村的房子空下來,但是在城里又沒有房住,
新型城鎮化必須有配套的產業規劃
甘連舫表示,新型城鎮化即拉動投資和消費,所以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并提出兩點建議。首先,新型城鎮化不能一哄而上,應以市場來做導向,以政府來做規劃主導,各種所有制的經濟體參與建設,并以人為本。新型城鎮化不是簡單蓋房子,要避免單純造城、造鎮,應做好基礎設施建設。
其次,應以市場為導向,政府要主導新型城鎮化的統籌規劃。甘連舫表示,新型城鎮化必須要有產業支撐,與農業現代化、產業化、工業化相結合。新型城鎮化必須有一套產業的規劃,使該規劃足以支撐地方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確保當地農民和城市分散到這的市民,確保他們的幸福指數達到市民的水平。
城鎮化進程中要先為農民想好出路
王晶就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出幾點意見,一、應由政府主導制定好戰略規劃。二、城鎮化房地產開發前一定要想好農民的出路在哪。三、城鎮化進程中應突出地方特色發揮縣域經濟優勢。四、有序培養人口素質。五、保持生態、綠色發展。
王晶表示,現在我國進入城鎮化的建設,其實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坎兒"。國外很多國家已經有過這個歷史了,在城市化建設中還沒有理清,就進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城鎮化的問題不能光是農村的人口到了城市里來,有房子住是不夠的,巴西最后就陷入了盲流的團體里,因為他們沒有工作和真正的居所、沒有文化和技能,所以這個都是國際上城鎮化的教訓。
新型城鎮化應體現在人口的城市化
在談到對新型城鎮化的認識時包滿達表示,新型城鎮化并不是搞房地產開發,更多的是人口的城市化。老百姓不一定要進城,可以把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向基層農村、牧區延伸,實現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相適應。
結合赤峰市的實際情況和經驗,包滿達表示,新型城市化應體現在,第一、四化同步互動,突出體現產業支撐。第二、城鄉一體化,搞好規劃。第三、要體現產城融合的理念,把產業功能,城市功能,和生態功能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