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正從概念走向現實:在咖啡機上刷一下手機,便能立刻享用到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行車進入收費站時不必停車,車上安裝的電子標簽會自動刷走過路費;在超市買一塊豬肉,可以通過食品安全查詢機查看到整頭豬養殖、屠宰、流通銷售的全過程……
這些看似神奇的物聯網技術的核心就是一塊RFID(俗稱電子標簽)。通過射頻電子標簽、讀寫器和后臺數據處理系統三部分,手機與咖啡、轎車與收費站之間才能成功地實現信息關聯。RFID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包括動物與食品溯源、圖書管理等工業級應用和移動支付等個人應用。
為什么物聯網可以成功地實現物品與物品之間的信息交換和通信?簡單來說這是通過感知層、傳輸層和處理層來共同實現的,這也是構成物聯網技術的主要部分。其中,感知層技術是物聯網的基礎,傳感器和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也是當前物聯網技術攻關的熱點和難點。“目前在感知層領域,我國在低頻和高頻段RFID技術已趨成熟,在傳感器的研制、生產和應用方面初具規模,技術研發也有一定突破。但在超高頻和微波頻段則與國外還有較大的差距。”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李力告訴記者。
在物聯網感知層,除了RFID,另一個核心技術和關鍵支撐則是二維碼。目前,我國新大陸科技集團已經研發出二維碼解碼芯片。“這顆全球首創的芯片相比國外同類產品,具有識讀速度快且成本大大降低的特性,還有非常嚴密的專利保護。RFID專利基本在美國,但條碼技術我們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王晶表示。
物聯網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監管部門執法人員到餐飲和醫藥企業檢查時,通過手持執法設備查驗從業人員的從業人員資格證,便可在系統中實時查看該人員的從業資質以及詳細信息(包括健康信息、培訓信息、是否通過年檢等),這樣就能有效防止一個人重復注冊的情況,以及企業虛報、亂報從業人員信息的情況,為執法人員執法提供了確實的信息依據。
這就是遼寧省朝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用的航天信息食品藥品行業綜合執法監管系統,也是物聯網技術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典型應用。
據介紹,該系統由4個子系統構成,包括從業人員信息綜合管理系統、經營服務許可證審批管理系統、企業客戶端子系統和物流信息采集子系統。其中,企業客戶端子系統由電子臺賬記錄系統和視頻記錄系統組成,可實現對企業食品采購臺賬、重點環節部位視頻臺賬的即時監控,有利于加大對企業的日常監管力度,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率,有助于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實。例如,部分地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凡是承辦10桌以上大型聚餐活動的餐飲服務經營單位必須提前向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申報備案。通過該系統,餐飲單位可及時備案,監管部門也可隨時遠程監督查詢,規范了餐飲企業食品安全保障行為。(記者趙槿)(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