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肖健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肖健)“一座橋建造得怎么樣,需不需要維護;空氣清不清潔,需不需要過濾……這些都屬于物聯網的應用。”在16日下午舉行的物聯網發展論壇上,國家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談到推動中國物聯網發展的重點時表示。不同于互聯網,僅僅出現五六年時間的“物聯網”,對普通人而言,絕對稱得上是個新名詞。論壇期間,多位專家學者紛紛針對這個新名詞作出形象的解讀。記者發現,物聯網,原來可以令生活智能到你的手腳、語音等感官。
談到物聯網在生活中的應用,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舉了手機的例子。手機2000年可以聽MP3,2001年裝上了彩屏,2002年能手寫語音輸入,2005年可以看電視,2006年可以玩游戲,2007年可以登錄3G、WIFI網絡,2008年裝上了觸摸屏,2009年增加了傳感器,2010年增加PC功能,今年有雙核處理器,明年將有四核處理器、重力感應和光線感應。“如今的手機幾乎無所不能,除了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外,其他的家用電器都可以裝入手機。”鄔賀銓稱,以iphone4S為例,使用者說一句“我要去會展中心”,云計算平臺很快會對他的話音作出識別,并為使用者指明前往會展中心的方向;使用者是在彎腰還是摔倒的狀態,手機內的陀螺儀也能準確識別,如果是摔倒,就會發短信到醫院,醫生立刻可以查詢摔倒者的年齡和病歷。他表示,這些都屬于物聯網在普通生活中的應用。
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王晶表示,物聯網時代也有很多創新模式,電子憑證就是個例子。如手機收到的二維碼短信,有的是電影票,有的是購物券。“有人問我能不能簡單說一下物聯網是什么,我認為物聯網是E時代的金蛋,能給我們帶來高效的生活,還有就是綠色環保、全球化及安全。”王晶稱。
物聯網時代究竟離我們有多遠?專家學者紛紛表示,物聯網是個戰略新興產業,其發展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應從長計議,冷靜布局,扎實推進。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中國物聯網發展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長遠戰略需要完善,應用產業需要加強,產業鏈基礎薄弱,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少數地方還存在物聯網炒作的現象。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則表示,應用戰略的眼光看物聯網,物聯網是一個方向,但這條路沒那么容易走,不但在中國面臨困難,在全球也一樣。
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稱,物聯網近幾年熱得有點過了頭,“我們好像要在一夜之間達到什么目標”。然而,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在全球范圍內,物聯網目前還是處于概念和試驗階段,還有很多關鍵性技術沒有實現突破,標準現在顯得很“混沌”,一切都還處于初級階段。“至少要在5年、8年甚至10年以后,我們才有可能看到物聯網獲得爆炸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