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應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中國軍事文化講壇邀請,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王晶女士日前出席了在北京香山舉辦的“富國強軍、居安思?!袊敶髽I家的歷史責任”主題研討會,來自黨政軍高級干部,軍事專家,中國知名企業家及各界精英參加。王晶總裁在研討會上發表題為《“富國強軍”有我們的一份擔當》的演講。現全文刊登,以饗讀者。
各位將軍,企業家,朋友們:
大家好!
很高興能在“中國軍事文化論壇”上和大家共同探討“富國強軍,企業家的擔當”這個重要主題。
我來自福建省福州市。在中國的近代史上,福州作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和“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承載了無數先輩的“富國強軍”夢,也印刻了百年近代屈辱史。今天的新大陸集團所在地與“中法馬尾海戰”遺址彼臨。正是有這樣的歷史淵源,更加堅定了我們“科技創新,實業報國”的企業發展理念。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已經走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有了更多的責任與擔當。但是相較于國家經濟實力,我們在文化和文明、創新與軍事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只有把中華文明與文化弘揚與傳承,使我們的科技和軍事強大起來,中國才能真正屹立在世界舞臺的中央。
當前,國家處于經濟新常態中,我們正在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重大轉型。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大時機和場合,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作為國防、軍隊改革和國家經濟轉型“落一子而全盤活”的重大舉措。軍民融合發展正式上升為“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國家戰略。
習總書記在3月1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首次提出“軍民融合發展國家戰略”即:“一個戰略、二個重大、三個體系、四個問題、五個要求”,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正是在這樣一個大的戰略思想下,我們對搭建軍、民“創新資源與創新價值鏈對接融合”的橋梁方面進行了粗淺的思考,希望能在三個方面——“第一、把中央的意志、思想以及戰略化為行動,第二、通過在推動軍民技術雙向轉化中吸納社會各方創新活力,第三、促進地方政府在發展中的轉型”上,扎扎實實地開展一些基礎工作,為強軍興軍添磚加瓦。
過去,雖然國防和軍隊的很多領域采用了地方的產品與技術,地方企業也積極參與國防建設,與軍隊開展了很多的合作,但是由于缺乏系統性,無論是信息來源還是合作都是“碎片化”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軍民融合的深度開展。國家意識到這個問題,提出要“強化大局意識,軍地雙方要樹立一盤棋思想”,要“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圍,提升融合層次”,形成“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相統一的工作運行體系”。而落實習總書記的這些指示,亟需搭建軍民融合的“橋梁”,真正推動國防、軍隊的需求與地方能力、企業能力接軌。
作為一個科技創新型企業,我們應該有什么樣的責任和擔當?
這里,我想用“1234”來闡述我們的構想:①建立一個科技服務平臺。②形成兩個支撐機構,包括資金支撐和評估支撐。③三個智庫,包括戰略層、企業層和技術層。④助力四個體系建設。包括:推動國防動員建設的“國防動員體系”、軍地兩用的“人才培養體系”、軍隊社會化保障體系與武器裝備的科研服務體系。
總書記說過:“實干才能夢想成真”,“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面對“創新驅動”與“軍民融合”兩個重大的時代命題,我們要通過努力,推動軍、民“創新資源與創新價值鏈對接融合”橋梁的構建,引導融合更多優質的創新、產業、資本與智慧資源,在“軍民融合”國家戰略中發揮巨大的作用。這也是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應有的時代擔當。
“大視野決定大格局,大格局才有大作為。”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軍事文化不僅是國家軍事軟實力發展的核心,更是這個民族的精神內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背景下,中國軍事文化的發展某種程度上已經上升為對整個國家的重要考驗。中國軍事文化論壇應運而生、正當其時。
通過“中國軍事文化論壇”這個平臺,一定能秉承“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向世界先進軍事文化學習、研究與傳播,促進中國軍事文化的研究、創新和發展,為塑造“大時代”中的民族魂、強軍志,提供不竭的源泉和動力。
最后,讓我們共同為“共鑄偉大復興魂,實現富國強軍夢”而努力。
謝謝大家!
(新大陸王晶總裁在中國軍事文化論壇的演講)